微信快應用聯盟成立兩個月了 但開發者熱情還是不高

微信快應用聯盟成立兩個月了 但開發者熱情還是不高
2018年05月18日 15:30 界面

  手機廠商們并不希望自己在應用分發領域的話語權被微信掌控,但開發者們的反應并不熱烈。

  原標題:快應用聯盟成立兩個月了 但開發者熱情還是不高

  來源:界面新聞

  作者:饒文怡

  微信想成為操作系統的野心一直存在。

  自從2017年1月正式上線之后,小程序在微信的生態體系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連接線上和線下”、“即用即走”開始,小程序在一年多的演變歷程中也在自我進化,變得越來越開放。

  比如,在今年1月的一次功能更新之后,微信方面宣布,App鏈接分享到微信,打開小程序頁面后,用戶從該小程序頁面里,也能支持打開App。這讓小程序和App之間的功能變得越發模糊。

  用戶和開發者也從最開始的迷茫,逐漸變得習慣了小程序的存在。很多時候,用戶甚至不需要打開App,就能完成一些App原本提供的功能,比如掃碼騎車、分享餐館信息等等——相比于花上幾分鐘下載一個App來實現功能,打開小程序所需要的時間僅僅是幾秒而已。

  盡管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表示過,小程序并不是要取代App,而是豐富App的使用場景;但小程序的出現確實造成了App下載頻率在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而張小龍也曾經預言,小程序會在未來一兩年內取代80%的App。

  這對于手機廠商而言,未必是一個好消息。

  來自應用商店的下載分成,此前一直為手機廠商帶來可觀的收入。以蘋果為例,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2017年,它們就在App Store應用商店獲得了385億美元的營收。

  去年,蘋果和騰訊就微信打賞一事出現的沖突,實際上就已經體現了手機廠商在應用收入方面和互聯網巨頭之間出現的利益沖突。

  “應用的分發是手機廠商很看重的一個渠道,每個廠商根據應用商店之中的推薦,會和App開發方達成一些合作,這里邊的生態是手機廠商比較看重的。”一名手機廠商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

  此外,微信已經實現了將小程序落到安卓手機桌面的這一功能。這讓用戶可以通過桌面上的不同小程序回到微信,這讓小程序在安卓手機上也成為了一個為微信導流的利器。手機廠商的價值因而被進一步削弱。

  無論是為了從微信手中搶回應用分發的話語權,還是讓自己在和微信的博弈中更有存在感,國內的手機廠商們都需要走到一起。

  3月20日,包括小米、華為、OPPO、vivo在內的10家國產手機廠商共同發起了快應用標準。

  實際上,在前一天的vivo X21發布會上,vivo方面就已經提前透露了關于快應用的部分信息。發布會上的信息顯示,快應用將會是安卓手機廠商們基于硬件平臺共同推出的新型應用生態,用戶在無需下載安裝的情況下就能使用手機App。

  聯盟正式形成之后,快應用的輪廓也更加明顯。根據快應用官網的介紹,這是一種“基于手機硬件平臺的新型應用形態”。而小米則在公眾號“小米開放平臺”中進一步提到:“快應用使用前端技術棧開發,原生渲染,同時具備 HTML 5 頁面和原生應用的雙重優點。”

  這些廠商在近期發布的多款手機就已經用上了這個功能。比如在X21上,用戶可以對App免應用下載、免流量安裝,從而節省手機的儲存空間。vivo方面表示,在接下來的一年內,能夠實現免安裝的App數量將會達到5000個以上。

  實際上,手機廠商們早已經著手研究免安裝應用的相關功能。2017年3月,小米就已經開始內測名為“直達服務”的功能,來為用戶提供免安裝應用;另外,金立也在2017年6月上線了“秒開服務”這一類似的功能。

  然而,這些廠商的嘗試迄今為止似乎并沒有引發太大的波瀾。小程序的用戶數量還是繼續呈現著上升態勢。

  《2017-2018年微信小程序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上線一年的小程序累計用戶達到了4億。換言之,幾乎每兩個微信用戶就會有一個是小程序的用戶。

  這與此前手機廠商們各自為戰的狀態是分不開的。

  “快應用聯盟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手機廠商之間達成一個標準。”一位了解快應用聯盟形成過程的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在之前,每家廠商針對免安裝應用的開發都有自己的規劃和技術,標準不統一。

  不同手機廠商之中,對于快應用的投入又有所不同。比如說,小米針對開發者生態就已經單獨成立了一個部門,來推進這一塊業務的發展;這次合作的達成,小米的態度也很踴躍,甚至起到了比較主導的作用。而華為也已經在免安裝應用方面有過比較深入的研究。但也有一些廠商對于免安裝應用的探索比較晚,甚至在最后時刻才選擇加入這個聯盟。

  發展進度的不一就需要廠商之間在標準之間要達到一個最基本的統一。上述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快應用的整套標準是各家廠商一起合作制訂的,整個過程大概花了8個月的時間。目前,廠商之間還在商討是否要打通系統賬號,從而更好地通過用戶數據和使用行為來改進快應用的使用體驗。

  可以說,國產手機廠商們已經為了同一個目標走到了一起,這是近年難得一見的情況。

  但開發者們能夠像小程序上線的時候一樣,保持對快應用的熱情,從而跟進自家服務在快應用模式下的開發嗎?

  至少從現在來看,開發者們還是對快應用保持著一種謹慎的態度。

  黑咔相機在5月中旬剛剛完成了千萬級美元的A+輪融資。創始人姜文一表示,本輪融資的資金將主要用于開發基于小程序的游戲類社交產品矩陣。

  對于小程序,姜文一是有信心的。除了在小程序上線了產品之外,他也在引導團隊開發小程序游戲,他把這個看作是產品變現的一個重要途徑。

  至于快應用,他則是還在初步嘗試的過程中。

  “我們有自己在開發,也有和快應用聯盟里的手機廠商在談合作。”姜文一告訴界面新聞,在一兩周之前,黑咔相機團隊才開始投入快應用的開發過程之中,“我們不是被邀請的內測團隊,所以只能等到開放之后,才開始著手開發。”

  好在,從小程序轉到快應用這個過程的學習成本并不高。由于同樣使用前端技術棧開發,小程序和快應用的核心代碼基本可以通用。姜文一說,兩者之間的不同可能只在結構層面,但是一旦搭建好核心的框架,基本上技術可以通用。

  社交電商平臺禮物說的產品副總裁陳銳宏對于快應用的前景更加小心翼翼。他回復界面新聞的采訪時提出:“小程序存在微信體系之中,依托著微信的強大社交關系鏈,形成了很好的優勢,而快應用就不具備關系鏈。經過簡單了解后,禮物說仍處于觀望階段。”

  如果要二選一的話,陳銳宏更是直截了當地表示,禮物說會偏向小程序,“禮物說作為社交電商平臺,非常注重社交屬性,恰恰小程序的關系鏈是我們需要的。”

  至于快應用背后的“裝機量”,陳銳宏對此也持有保留意見,“實際上現在很多普通用戶并不是在簡單地用手機,而是在使用微信這樣的超級App。微信每天占據了他們使用手機的80%的時間,從這個角度看快應用并不擁有強大的流量。”

  開發者的態度實際上體現了快應用和小程序的本質差異。首先,在底層入口上,快應用和小程序就有著根本的不同。

  前述手機廠商內部人士認為,兩者最大的一個差異點在于,快應用的底層是和安卓系統的底層接口是通用的;而小程序是建立在微信這個超級App之上。

  “這其實意味著快應用是可以有調用硬件的權限,和硬件底層產生交互,從而帶來和手機系統本身更加切合的體驗,這個是微信小程序所做不到的。”他向界面新聞解釋稱。

  這種分化也給兩種功能帶來了不同的發展可能。

  對于小程序來說,它們的最大基礎在于微信帶來的社交流量。“可能吧”創始人、輕芒合伙人阿禪舉例稱,最近火爆的小游戲或者拼貨類電商小程序,其實就是利用了微信的社群傳播能力。

  “以往用戶在電商App購物,步驟有很多,整體的操作路徑是很長的;但是現在如果用戶在拼多多這樣的小程序購物的話,可以直接把鏈接發到不同的群聊里,其他人看到有興趣,就能直接打開購買了,路徑縮短了很多。”

  阿禪表示,通過微信形成轉播,一旦效果足夠好的話,小程序的月活可以達到指數級別的增長幅度;而快應用可能還是需要通過傳統的編輯分發模式來進行傳播,在沒有社交元素的推動下,效率很難和小程序比較。

  換言之,無論是黑咔相機還是禮物說,它們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依仗微信這個巨型生態所帶來的流量。社交元素的加入已經改變了原有的App孤島狀況,這也讓小程序的極致傳播功能成為了它的最大基礎所在。

  快應用無法享受到小程序同等的社交流量紅利,它所擁有的只是手機廠商原有的分發能力。對于快應用而言,它更需要做的也許是抓住自身使用路徑相比原有App大大縮短的這個特點。

  “快應用的優勢就是會依托傳統的分發渠道和流量,會比較容易切入到用戶的認知,從而占領用戶的手機桌面。”在姜文一看來,快應用的這個特性,最適合發展的就是工具型應用。

  相比于電商、游戲等類別,用戶對于工具類應用的傳播需求相對較少,將傳統的App升級為快應用,確實能夠縮短用戶使用路徑,即便是相比于小程序,快應用也減少了“打開微信”這一個步驟。

  有手機廠商已經看到了這方面的可能。前述手機廠商內部人士就表示,對于手機廠商而言,將系統內預裝的一些工具類應用替換為快應用的好處在于,可以減少對手機內存的占用,從而提升系統的穩定性。

  “像清理助手、計算器、天氣等App,如果我們用快應用來替代的話,每次系統升級就可以減少這方面的維護,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控制成本的一個方法。”他告訴界面新聞。

  但與工具類App普遍并不那么性感的商業前景類似,快應用的“工具屬性”,也決定了目前的開發者們并不需要像一年前那樣和時間賽跑。他們還有很多時間來決定,自己是不是需要全方位地投入到這個前景并不是那么清晰的道路之中。

  這也是手機廠商們現在感到頭疼的一點。開發者們的態度不算積極,使得廠商們還需要在各地開展相關的沙龍來吸引前者的關注。

  前述手機廠商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目前廠商還處于快應用的推廣階段,以他所在的廠商為例,當下的目標僅僅是吸引超過100家頭部應用與它們合作上線快應用。相比小程序的熱潮,目前快應用的擴展腳步要小得多,所受到的關注也遠遠不及小程序。

  不過,爭奪免安裝應用話語權的戰場上,并不是僅僅有微信和手機廠商這兩個玩家。

  2017年8月,支付寶小程序正式宣布進入公測;9月,正式面向普通用戶開放使用。盡管和微信一樣有著巨大的用戶量,但是支付寶在小程序方面的基礎能力并不在于社交,而是在于它的服務屬性。

  這使得支付寶小程序上線之初就把切入點放到了共享單車掃碼、充電寶租賃等生活服務方面,從而更加像是一個工具。依靠著螞蟻金服的優勢,支付寶小程序不需要再向商家額外介紹如何利用小程序連接線上和線下——這是微信小程序最初花了不少力氣的地方。

  另外,相比于微信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還得到了來自蘋果的支持。2018年1月,支付寶小程序就可以被添加到iOS系統的桌面上,這是微信小程序所無法得到的待遇。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蘋果對于微信小程序的微妙態度。

  最近加入戰場的還有百度。4月份,百度手機App也上線了小程序應用。這是它們在2013年的“輕應用”失敗后,再次投入免安裝應用的嘗試。

  這背后體現的實際上是用戶對于下載應用熱情的衰減。輕芒創始人王俊煜就在自己的公眾號“貓窩”中提到,從2015年開始,他就感受到普通用戶對于下載App的猶豫,因為傳統的App對于手機容量、性能等方面都會帶來影響。而隨著5G的進一步推進,用戶打開一個類似網頁類的免安裝應用,體驗只會越來越好。

  從目前來看,微信小程序無疑是免安裝應用方案里的領先者。然而一旦免安裝應用成為主流,新的競爭也許會全面展開。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蘋果匯

眾測

來電聊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