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將至 支付機構艱難“斷直連”

大限將至 支付機構艱難“斷直連”
2018年06月28日 00:32 新浪科技綜合

  來源:北京商報

  大限將至 支付機構艱難“斷直連”

  距離備受關注的支付機構“斷直連”時間僅剩不到3天的時間,而這也意味著緊張備戰大半年的網聯、銀聯、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將迎來全新的局面。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斷直連”的進度并不樂觀。

  自去年8月,央行支付結算司下發《關于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這就是行業俗稱的“斷直連”。

  據一位第三方支付機構人士透露,雖已接入網聯系統,但目前還處于測試階段。此外,有市場消息稱,“斷直連”最重要的攻堅難點在于支付寶和財付通,根據目前提出的方案看,清算鏈路是“收單機構-銀聯/網聯-支付寶/財付通-銀聯/網聯-發卡行”,但直到目前為止,這一模式并未完全落定。

  據了解,條碼支付直連包括“發卡側直連”和“收單側直連”。今年4月,銀聯與財付通宣布,正式就微信支付條碼支付業務展開合作,但目前為止,該合作的進展僅局限于收單側,對于發卡側并未提及。今年5月11日,網聯與支付寶發布合作消息,但之后,雙方便撤下公告。據稱,支付寶方面曾提出在代理清算模式上做獨特安排,但并未獲得監管部門的認可,這也許是導致雙方發布合作公告又撤回的主要原因。

  北京商報記者就“斷直連”情況向支付寶、財付通詢問,對方均未回應。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稱,“了解到的情況是支付機構增量業務現在網聯應該能夠承擔,但存量業務遷移需要時間。銀行端開發進度有些落后,最后很可能的情況應該是完成所有機構的連接和開發,但存量業務遷移需要更多的時間,年內能完成應該就算進度比較快的了”。

  在支付機構接入情況方面,網聯日前發布的文件顯示,截至4月13日,支付機構接入進度顯示,在協議支付開發方面,115家機構中有107家完成了生產驗證,沒有未開發的機構;付款開發方面,21家已完成生產驗證,沒有未開發的機構,另外多數機構集中在“聯調測試”、“驗證準備”、“生產驗證”環節;網關支付開發方面,有5家未開發的機構,10家機構在開發中,22家機構在“聯調測試”,72家機構在“驗證準備”階段。

  網聯發布的最新進展消息顯示,4月25日-5月2日,網聯分別與光大銀行、新生支付、上海富友支付、興業銀行、浙商銀行等共15家機構完成條碼業務投產上線,正式啟動條碼業務合作,并稱網聯已全面做好為市場機構提供條碼支付接入及轉接清算服務的準備。

  對于支付機構“斷直連”,監管也進行了多次催促。北京商報記者此前獲得的消息顯示,4月中旬,網聯下發49號文督促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接入網聯渠道,值得關注的是,這是在3月20日發布42號文后,網聯一個月內發出的第二道“督促令”。網聯還在最新的通知中點名了多家進度滯后的銀行,敦促加快接入。

  近日,央行支付結算司下發了《2018年重點抽查工作指導意見》,其中明確了對支付行業檢查的重點,包括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銀行結算賬戶管理、支付機構備付金管理、“二清”違規行為、“斷直連”情況等幾大方面。在分析人士看來,在此時間節點開展檢查,也是“斷直連”大限前的警鐘。

  對于支付機構執行條碼業務新規的情況等,4月26日,央行支付司副司長樊爽文在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舉辦的《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8)》發布會上指出,雖然商業銀行和大部分支付機構做得比較認真,但有個別支付機構“明顯執行不到位”,并直指一些“以為自己是大而不能倒的機構”置規則于不顧。業內人士認為,這番話頗有敲山震虎之意,加上近期央行對支付機構的又一輪大檢查,可以看出針對支付亂象的強監管仍會持續。北京商報記者 劉雙霞

網聯銀聯大限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蘋果匯

眾測

來電聊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