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技術是雙刃劍,一項尖端科技出現的過于迅猛的話,前期可能會傷人的。
我曾幻想基于光線的隱形技術。其中需要用到的是“黑光”,如果真有“黑光”的這種“光線”,那么就可以讓物體甚至整個城市融入任何按理想修改的背景之中。傳統幻燈片是將亮光透射到黑暗的幕布上。 “黑光”隱形技術則是將黑暗透射到明亮的物體上,就像能定向吸收能量一樣。
理想中的“黑光”目前尚未發現,但是“不可見光”卻是一直都存在的。在生活上有諸多應用。如紅外遙控器,X射線探測等。在“魔術行業”則有更多的“不可見光”的應用。但是這些都是在操作預設的物體。比如魔術上的自動畫板,畫板是有光敏涂料的。而真正能操作任何物體的“黑光”不知何時能被發現。
現在問題來了。虛擬化技術,增強現實技術(AR)可以變相的實現虛擬化的“黑光”,可以操作“虛擬物體”。比如在VR或AR游戲里,黑暗魔法就可以玩了,在AR視覺系統中欺騙眼睛,進行反向增強 即 削減、模糊、加密、隱藏、篡改現實物體。
于是有了以下我對增強現實技術(AR)的安全應用問題一系列擔心。
曾經幻想的“黑光”技術,可以用反向增強現實技術變相實現。
那么AR世界的防火墻,就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國家相關法律是第二道防線。道德人倫則是最后一道防線。
試想一下,在交通上,能不能夠應用AR技術? 走在街上,黑客將你眼前的電線桿屏蔽掉,讓你撞桿,惡搞你一下。恐怖分子會不會將你眼前的人群篡改成寬敞的馬路,然后提示你踩油門。
我們過去說“見鬼”才能實現的事情。現在AR一下就實現了。
黑客會不會篡改一個場景誘導你去轉賬,或再特殊場景(安全作業或商業競技等)下加密眼前的物體,實現一下勒索?
以上是黑客、漏洞方面的問題。
以下是則是我們自身的問題。
長期使用AR設備會不會使我們的視覺系統、大腦意識致幻?有國標的安全說明書嗎?
沉浸在AR無法自拔的人們,一旦發生AR設備故障,能不能夠突然適應真正的現實?
有沒有這方面防災預案或治療AR綜合癥的醫院?
還有一系列商業、市場、社會的問題。
如:增強一幅商業繪畫,需不需要經作者授權或付版費?
屏蔽了或模糊了街頭廣告,會不會侵犯別人的商標權、肖像權?
哪些東西涉及隱私,不能隨意鏈接?
AR場景中分神出現意外、或被驚嚇出現精神問題怎么算?是軟件責任還是自己倒霉 還是各有責任,怎么扯?
怎么界定增強的內容不形成廣告騷擾、消費誤導、精神誤導?增強的信息需不需要監控管理、資質認證?
如果AR生態發展能夠平穩進展,那么以上就是杞人憂天。如果發展過于激進,是不是提前規劃一下比較好。
新華網去年也開始了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國家及行業標準公開征集活動。